聯創世華面試一對一高端私教課程(結構化面試、無領導小組、答辯等)
2021山東事業單位面試交流群:738453878(點擊加入)
(加群可下載面試資料大禮包,資格審查材料和備考討論與答疑)
2021事業單位面試熱點:穿“國潮”賞“國漫”,“國風”為何成流量密碼?
不久前,我們曾經聊過河南衛視推出的舞蹈節目《洛神水賦》。這一出圈爆款不僅讓觀眾發出“衣袂翩躚,看不盡中華氣象”的感慨,更收獲外交部發言人點贊推介。每個好作品都來之不易。為了最好的表現力,團隊在水下作業26小時,舞者數十次潛入水面,只為求得完整、自然的表演效果,綜合運用的5G、AR等技術,更為作品插上科技的翅膀。正是傳統優秀文化與現代表達相融合,讓“國風”獲得越來越多青年群體的青睞。今天,我們就來聊聊“國風”話題。
時下,濃郁的“中國味道”正在成為文化作品的一種“流量密碼”。你可以看到李子柒在山間挑水砍竹,田園牧歌的生活風靡五洲;看到阿木爺爺不用一顆釘子,榫接卯和為孫子打造一件件工藝品;更可以看到手工博主“雁鴻Aimee”耗時一周將《山海經》中的神獸制成配飾,璀璨奪目……源自傳統文化的創意與審美,屢上熱搜,常獲熱捧,漸成熱潮。
文化的生命力,在于扎根生活;生活的美好,需要文化的滋養。在今天的鬧市觀察一番,不難見到一身“國潮”的少年魚貫進入中式茶飲店,身著漢服的少女手機上播放著“國漫”動畫。小學生誦讀古籍經典的書聲瑯瑯、爺爺奶奶們愛聽的戲曲再煥生機、電影屏幕上也多有中華傳統文化題材……飽含生命力的“國風”,講述今世今人的故事,不僅豐富著社會生活,也成就了不少地方的特色產業。
某種意義上講,叫好又叫座的“國風”文化,正是傳承與弘揚傳統文化的鮮明注腳?;仡欀袊鴼v史,中華文化既有著一以貫之的內核,也在與時代、與世界的對話中不斷演進。今天,走向民族復興的我們發現,祖輩留存的文化瑰寶依然光輝璀璨,千年不輟的東方思維為生活與未來提供新的答案。于傳統哲學中領悟為人處世的道理,從詩詞歌賦中感受東方審美的意境,在古典藝術中體察均衡細致的和諧……當傳統文化照進當代生活,映射出的光芒格外絢爛奪目。
特別值得注意的是,講究“民胞物與”、追求“兼濟天下”、重視“鼎鼐調和”的中華文化,不僅依然對當代生活有著巨大的解釋力,更能與其他文化形成互補。慢一點、靜下來、心平氣和、含蓄內斂的韻味情致,常能為快節奏生活、滿負荷工作的當代人療愈心中最柔軟的地方。而這,或許正是“國風”成為許多人心底鄉愁的原因之一。
有網友說:“國風”正在取代“古風”。在他們看來,不辨時代的漢服及架空歷史的古裝劇,折射出“古風”文化對古代元素的拼貼堆砌,以及用現代觀念構想歷史圖景的傾向。而“國風”則不滿足于虛擬的古典,而是在融合傳統審美與時代趣味中,不斷返本開新。姑且不論這一區分是否精準,但在追求外表古色古香之外也深究內涵的古韻,在追捧傳統元素的經濟熱潮之中也追問文化發展的趨勢,這折射出對待傳統文化的態度轉變,值得點贊。
文化的流變發展,既是傳承的過程,也是揚棄的過程?,F象越是火熱,越需要冷靜理性的思考,比如以今律古、食古不化不時見諸網絡,粗制濫造、中西雜糅偶有閃現,糟粕摻雜、泥沙俱下更值得警惕。站在歷史的脈絡中,我們要記得自己既在回收、運用著傳統文化,更在創造、積淀著新的文化傳統。由此觀之,在文化消費的產業屬性之外,當代“國風”也有著承前啟后、貫通中西的公共屬性。對此,我們理當多一份不愧對先人、不辜負子孫的精益求精與歷史自覺。
原文鏈接:https://mp.weixin.qq.com/s/cp7LLM5ILVOhRTyYdvAFwA